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应用、产业化、市场管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CN 11-5512/R,ISSN 1673-713X)。办刊宗旨是及时全面地反映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成果和行业动态,积极推进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法规与标准、研发/质量管理与控制、产业/企业家论坛、会议纪要、综述、讲座、继续教育园地、争鸣园地等。欢迎踊跃投稿和订阅。
首页>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713X
- 国内刊号:11-551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共培养体系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中的应用
韩鹏
关键词:共培养体系, 阿尔茨海默症, 神经胶质细胞, 细胞共培养,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诱导细胞, 不同种属, 早期胚胎发育,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间, 实验, 神经系统功能, 模型, 共培养系统, 治疗策略, 直接接触, 脂肪细胞, 增殖, 液体, 药物作用
摘要:在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600余种脑病中的一种,其中大部分是以进行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为特征的疾病[1]。全世界有两千九百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并且在未来几十年里患病人数将呈指数级增加。因此,更为迫切地需要明确 AD的基本发病机制,更好地提供治疗策略。细胞共培养(Co-culture)体系在实践研究中应运而生,逐渐发展成熟。目前的共培养体系不仅能够模拟血脑屏障,还可以培养不同种属、不同配型的细胞,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可以满足相应的实验要求。共培养体系可以应用在皮肤表皮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也可以用于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共培养对象;在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中,利用为广泛的就是原始或初级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共培养。1991年,首次建立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共培养系统[2]。共培养体系可分为细胞间不接触共培养和接触(混合)共培养两种主要形式,在 AD的研究中主要涉及的是不接触的共培养体系。不接触的共培养形式是指细胞与细胞之间不直接接触,但是依然处于同一个液体环境之中,不同细胞通过液体环境进行细胞间的联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是由牛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小鼠原始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体外 BBB模型,这一模型可以在体外研究药物的作用及与药物作用相关的领域[3-4]。细胞共培养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不同细胞之间的联系。相对于单细胞系的细胞培养来说,共培养体系更能体现出不同种属细胞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诱导细胞分化,参与诱导细胞自身增殖过程[5]。共培养体系中的细胞能够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及信号分子,达到维持细胞功能、保持细胞活力、调控细胞增殖、促进早期胚胎发育和增强代谢的目的[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