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应用、产业化、市场管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CN 11-5512/R,ISSN 1673-713X)。办刊宗旨是及时全面地反映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成果和行业动态,积极推进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法规与标准、研发/质量管理与控制、产业/企业家论坛、会议纪要、综述、讲座、继续教育园地、争鸣园地等。欢迎踊跃投稿和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13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12/R

邮发代号: 80-62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713X
  • 国内刊号:11-551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2007年第3期文章
  •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预防术后肠黏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质粒DNA在大鼠术后肠黏连模型中的表达效率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转移对术后肠黏连的预防作用.方法以pcDNA3-HGF转染CHO细胞24h后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HGF的浓度;取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作划痕试验,观察表达HGF的培养上清对间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利用无菌干纱布擦伤盲肠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术后肠黏连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4组......

    作者:刘红军;吴祖泽;毕建进;李庆芳;王立生 刊期: 2007- 03

  • p7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73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术前未经放疗、化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其中23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60例患者中高分化腺癌21例,中分化22例,低分化17例;侵及浆膜者3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1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73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73蛋白的表达,利用Smartscape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平均灰度值表示,平均......

    作者:苏秀兰;欧阳晓晖;闫美荣;刘桂荣 刊期: 2007- 03

  • 猪低中心静脉压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猪低中心静脉压(CVP)模型,研究低CVP技术对猪肝脏手术期间肝静脉出血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取健康巴马小型猪16只,全麻后气管内插管,左侧股动脉切开置管监测平均动脉压;右侧颈内静脉切开,置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出量和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开腹分离肝左静脉置管,观察肝静脉压和单位时间内肝静脉出血量.采用经微量输液泵输注不同剂量硝酸甘油结合调节输液......

    作者:郭雅;林成新;刘敬臣;何文政;王喜军;李英英;黎乐群 刊期: 2007- 03

  • lasI rhlI基因缺陷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群体感应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进行群体感应系统完整的PAO1野生型菌株与群体感应系统缺陷(lasIrhlI基因缺陷)型菌株的体外培养,分别于培养第3、7天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类型PAO1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培养第3天PAO1野生型菌株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成熟生物膜结构,而lasIrhlI基因缺陷型菌株仅形成明显稀薄的早期生物膜结构;培......

    作者:刘晓岚;宋志军;吴红;刘海静;王立赞;陈一强;孔晋亮;王恒壮;陈海荣 刊期: 2007- 03

  • 双向凝胶电泳脑脊液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

    目的对3种常用的双向凝胶电泳脑脊液蛋白质提取方法进行比较,优选脑脊液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收集新诊断尚未经药物治疗的16例帕金森病患者和7例头痛患者的脑脊液,分别以3种不同的方法提取脑脊液中的蛋白质.①透析法:用PluseOne微透析试剂盒处理脑脊液样品.②丙酮沉淀法:以冷丙酮溶液处理脑脊液样品,丙酮的终浓度为80%.③三氯醋酸(TCA)/丙酮沉淀法:以4倍体积的10%TCA/丙酮溶液处理脑脊液样品......

    作者:孙太欣;彭国光 刊期: 2007- 03

  • 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分化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无菌取成年Wistar大鼠的腹股沟纯脂肪颗粒,采用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以油红O脂肪染色法进行原代培养细胞的鉴定.结果培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显示,脂肪细胞贴壁后初为类圆形,3d后渐成梭形;7~8d细胞增殖明显,形状由多角梭形变为椭圆形,并开始积聚脂肪颗粒;10d后细胞呈椭圆形、圆形,胞内积聚大量脂肪颗粒.培养1......

    作者:张金铃;何俊娜;罗明富;李翠红;郭莹 刊期: 2007- 03

  • 胰高血糖素衍生物在大肠杆菌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途径获得胰高血糖素衍生物.方法根据胰高血糖素基因及凝血酶酶切位点序列,分段合成引物行:PCR扩增,以PCR扩增得到的胰高血糖素-甘氨酸基因序列和pET-30a质粒转化E.coliDH5α,获得重组质粒pET-G.将重组质粒pET-G转化至E.coliBL21(DE3),重组菌株命名为E.coliBL21[pET-G].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

    作者:齐小强;姜蓉;李元 刊期: 2007- 03

  • 丁硫氨酸硫酸亚胺早期处理抑制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的分化

    目的研究细胞氧化-还原态对树突状细胞(DC)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氧化-还原态的调控应用特异性谷胱甘肽(GSH)合成抑制剂丁硫氨酸硫酸亚胺(BSO).自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IL-4的RPMI1640培养液中诱导分化DC.将单核细胞分为BSO早期(培养第1天)用药组、BSO晚期(培养第5天)用药组和不予BSO处理的对照组.BSO......

    作者:冯永红;李莲 刊期: 2007- 03

  • 银屑病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当前医学界一致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引发并维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健康细胞受到攻击,造成临床上典型的皮肤鳞屑性炎症病变[1].这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包括T细胞浸润、真皮血管的改变、表皮角质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其中参与银屑病发病的T细胞大致经历3个阶段的变化:T细胞(CD45RO+)的初始活化:T细胞迁移至病变皮肤;活化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发挥促增殖功能.真皮内的CD4......

    作者:李先平;李晶;王皓;郭亚军 刊期: 2007- 03

  • Bcl-2家族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应用

    细胞死亡一般有两种方式:细胞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坏死使细胞膜破裂,引起细胞内物质释放,进而影响其他细胞,引发炎症反应;而细胞凋亡只是个别细胞的行为,发生于局部,不会影响其他细胞,也不引起炎症反应,对维持细胞正常发育和体内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细胞凋亡已成为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开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作者:覃尚忠 刊期: 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