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应用、产业化、市场管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CN 11-5512/R,ISSN 1673-713X)。办刊宗旨是及时全面地反映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成果和行业动态,积极推进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法规与标准、研发/质量管理与控制、产业/企业家论坛、会议纪要、综述、讲座、继续教育园地、争鸣园地等。欢迎踊跃投稿和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13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12/R

邮发代号: 80-62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713X
  • 国内刊号:11-551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2015年第5期文章
  • 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突变检测试剂实验室性能评估要求解析

    肿瘤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多信号通路激活的复杂生物学过程[1]。当前主要影响肿瘤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在于肿瘤的个体化差异,对于不同的个体,癌细胞的侵袭性明显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亦有显著差别。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肿瘤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基因性疾病,肿瘤的形成、转移及耐药性等均与肿瘤相关基因(tumor-relatedgene)的突变有关,这里所述的基因突变......

    作者:何静云;李耀华 刊期: 2015- 05

  • 乳腺癌相关基因BRCA1和BRCA2专利案引发的基因可专利性思考

    基因发明的可专利性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其在一些主要国家均能获专利保护,然而,美国高法院于2013年对Myriad案的判决改变了美国对于基因可专利这个议题的态度,并进一步影响了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相关专利的审查标准,本文通过回顾和分析Myriad案始末,探讨该案对美国基因专利领域的深远影响,以期对我国拟进军美国相关市场的专利申请人提出建议。......

    作者:包宁疆;金武;王菲 刊期: 2015- 05

  • 谷胱甘肽胞外发酵研究进展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即γ-L-谷氨酰-L-半胱氨酰甘氨酸,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生物活性三肽化合物。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使其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抗氧化[1]、解毒[2]和免疫调控[3]等。谷胱甘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有关谷胱甘肽生物合成和代谢的开拓性研究是由Meister和Anderson[4]完成的,从而可实现其酶催化法或发酵法生产,随后日......

    作者:唐亮;周文龙;王伟 刊期: 2015- 05

  • CARD9在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recruitmentdomainprotein9,CARD9)属于CARD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Bertin等[1]在研究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蛋白时发现的一个重要衔接蛋白,高度表达于髓细胞,尤其是在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中。CARD9定位于染色体9q34.3,包含2108bp的cDNA,可以编码产生62.3kD大小的蛋白质。CARD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区域:......

    作者:孙晓莉;徐婷;吴敏 刊期: 2015- 05

  • 聚合物胶束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胶束是指两亲性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对其中一链段为良溶剂而对另一链段为不良溶剂)中,由于分子间的氢键、静电作用和范德华力而自发组装形成的核-壳结构的胶束。许多水难溶性药物,包括蛋白、基因类药物,都可以在胶束内核形成过程中包裹于疏水性内核中。在药物递送过程中,聚合物胶束能使药物保持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理学特性及稳定性,从而达到更好地治愈疾病的目的[1]。聚合物胶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注射给药,且......

    作者:翟宏强;丁维明;李桂玲 刊期: 2015- 05

  • 共培养体系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中的应用

    在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600余种脑病中的一种,其中大部分是以进行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为特征的疾病[1]。全世界有两千九百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并且在未来几十年里患病人数将呈指数级增加。因此,更为迫切地需要明确AD的基本发病机制,更好地提供治疗策略。细胞共培养(Co-culture)体系在实践研究中应运而生,逐渐发展成熟。目前的共培养体系不仅能够......

    作者:韩鹏 刊期: 2015- 05

  • 基因克隆技术及其进展

    基因克隆技术,又称重组DNA技术,是将目的基因与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进行体外重组,获得新的重组DNA后导入受体细胞中表达相应蛋白,以研究蛋白结构与功能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近,随着非编码RNA的发现,这项技术也用于RNA的研究。基因克隆技术从发明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经典的基因克隆技术的创建[1-2]。经典的基因克隆技术是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克隆......

    作者:兰泓;张玉祥 刊期: 2015- 05

  • 以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为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nosinemonophosphatedehydrogenase,IMPDH)在1983年首次由Weber[1]在增殖的癌细胞中发现,后续研究表明,IMPDH在细胞增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催化细胞内次黄嘌呤核苷酸(IMP)氧化生成黄嘌呤核苷酸(XMP),是细胞内鸟嘌呤核苷酸(GMP)从头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图1)[2]。这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条思路:抑制细胞内IMP......

    作者:胡金;王辉强;李玉环 刊期: 2015- 05

  • IL-33/ST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管壁粥样纤维斑块的形成为病理特征的低水平慢性炎症性疾病[1]。粥样纤维斑块由大量聚集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内膜细胞组成[2],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其他促炎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马波;蒋敬庭;罗立波 刊期: 2015- 05

  • 乳腺癌血管生成双途径及其相关因子研究

    乳腺癌是由乳房组织病变导致的癌症,常常伴有乳房肿块、乳房形状和皮肤改变等症状。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脱落。脱落下来形成的游离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散布周身,使乳腺癌发生转移,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查阅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发现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

    作者:刘秋雨;连增林 刊期: 2015- 05